“新组建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更加聚焦广播电视高质量和创新性发展,更加突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媒体发展,更加彰显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在引导舆论、传承文化、引领风尚、沟通心灵、启迪智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电视剧工作在广电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特殊作用。”
4日上午,新组建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宁波召开首次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就做好新时代电视剧工作、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规划、繁荣创作、打造精品,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书。
加快建设电视剧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电视剧奋力攀登“高峰”,迸发新的活力,展现勃勃生机。《毛泽东》《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等革命题材作品高扬坚定信仰,形成了亮丽的“红色文化”风景线。《平凡的世界》《推拿》《虎妈猫爸》等现实题材作品以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积极开掘平凡生活所蕴涵的崇高价值。《赵氏孤儿案》《冯子材》《天下良田》《大秦帝国》等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于无声处》《琅琊榜》《芈月传》《花千骨》等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当前,我国作为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第一播出大国的地位日益巩固,电视剧作为观众文化娱乐第一需求的地位不可动摇,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上也占据着分量越来越重的一席之地,电视剧依然是视听媒体最看重的核心竞争资源、是文化领域最具活力的中坚产业,我们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电视剧工作的主攻方向,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电视剧强国。
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
这些年,一些电视剧远离生活、远离人民,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生活缺乏热情,自然也让观众“敬而远之”;有的误把现实生活的场景当作现实主义精神,成为中国当代生活“在场”的缺席人,成为远离生活甚至是空有主观臆想的物质主义外壳的“悬浮剧”,这些都要引以为戒。
反映新时代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许,是新时代电视剧创作的使命所在。电视剧创作既可以运用宏阔视野,进行展现社会变迁和人物群体命运的史诗叙事,也可以站在百姓视角映照当下,进行反映普通人追梦中国、追求幸福生活的平民叙事,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努力为新征程留下真实鲜活、振奋人心的时代影像志和历史备忘录。
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的根本转变
我国电视剧年产量自2003年首次突破1万集,十几年来一直稳定在1.5万集左右,生产数量世界第一。但是,随着广大观众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靠数量规模发展的红利期已经成为过去时,必须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从数量规模增长的粗放型发展向质量品格提升的集约式发展转变。
一方面,要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着力做优市场主体。另一方面,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提升电视剧产品整体品质。要下大力气完善政策,厉行优胜劣汰,去除冗余产能,治理“小散滥”制作机构,探索实行“红黄绿”灯式从业资格管理,真正做到让“优者更优、强者更强”,努力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立足“高原”攀“高峰”。
实现优秀作品传播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升级、互联网发展、媒体融合,正在给我国电视剧业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深刻革命。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互联网思维和融合发展观念,再造电视剧制作、宣发、购销、播出体系和流程,实现优秀作品传播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2017年全国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播出的电视剧,收视率和播放量名列前茅的10部作品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合。必须统筹网上网下两个传播平台,让中国电视剧展现出全新的传播能力和传播能量。
杜绝浮躁之风侵蚀电视剧的健康肌体
浮躁之风,已成为影响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一只拦路虎。遏制浮躁之风,在内容上必须力戒浮华。一是要坚决反对解构革命历史、虚无英雄先烈,坚决反对过度游戏化、过度娱乐化。二是对打着现实题材旗号,实际上远离生活,尤其是对宣扬拜金炫富、物质主义的边缘题材,要加强调控把关。三是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随意戏说曲解历史、贬损亵渎经典传统、篡改已形成共识和定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玄幻、仙侠、架空演绎的古装剧也不能为增加娱乐性、吸引眼球而胡编乱造。
遏制浮躁之风,在制作上必须力戒功利主义、粗制滥造。下一阶段,要按照政府规范引导、行业自律有效执行、各方协同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影视制作成本比例,促进影视明星演员片酬更加合理。同时,还要在传播上要规范收视率管理和使用。
推动中国电视剧更多更快地走出去
我们今天正处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中国面孔”的丰富性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故事内核和外延。我们要通过电视剧,展现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展现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让全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中国,努力让电视剧成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最具亲和力的文艺样式,为推进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贡献艺术的色彩和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