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文创资讯 》 人物

“乌审旗刺绣三姐妹”穿针引线“串起”民族技艺

来源:鄂尔多斯发布 2017-07-13 08:58:00查看:2165

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传承元代蒙古宫廷服饰文化之精髓,结合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特点,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服饰艺术。

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和头饰制作组

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具有高贵、典雅、华丽、 庄重、精美等多重特点,其中头饰是最为典型的标志,集缝、绣、镶嵌、编制、穿引、打制等工艺为一体,所有的装点都张扬着宫廷的富贵与奢华,是当之无愧的“头饰之冠”。


斯琴巴拉木,乌审旗人,现年77岁,是蒙古族服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斯琴巴拉木有两个妹妹,二妹仁庆苏布德现年70岁,是蒙古族传统服饰内蒙古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三妹浪腾苏布德,现年67岁,也是蒙古族传统服饰内蒙古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三姐妹的母亲、姥姥,都曾是蒙古族服饰传人,三姐妹是家族的第三代传人。

大姐斯琴巴拉木,传承姥姥和母亲鄂尔多斯头饰制作技艺,制作头戴50多幅,民族服饰及工艺作品200多幅,曾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等活动。

二姐仁庆苏布德,得到长辈们民族服装加工技艺真传,制作民族服饰200余件,制作的蒙古靴、结婚礼服等博得日本、蒙古以及台湾客商的赞誉。

三姐浪腾苏布德几年前开始创新设计蒙古族服饰,希望能让蒙古族服饰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儿子的帮助下,她们制作的服装开始通过网络展示销售。在首届鄂尔多斯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三姐妹身着自己制作的蒙古族服饰亮相,引起参观者的啧啧赞叹。

2015年,三姐妹带着亲手制作的蒙古族传统服饰亮相亚洲艺术节,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蒙古族服饰文化的魅力。

“乌审旗刺绣三姐妹”已是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靓丽符号。三姐妹用几十年的穿针引线,呵护着蒙古族传统服饰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姐的女儿和孙女从小在家庭长辈们的熏陶下,耳濡目染长辈们对服饰、头饰制作的热爱与严谨,也被深深吸引,主动学习起了鄂尔多斯民族服饰与头饰的手工制作技艺,希望将这一民族技艺传承下去。如今,这项技艺已经有了第五代传人。

“看中国”走进乌审旗

“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和头饰制作”之拍摄花絮

历时四天,取景10余处,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内蒙古行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和头饰制作纪录片在鄂尔多斯乌审旗拍摄。


摄制组先后到乌审旗非遗产品展营销中心、乌云丝绸民族服饰店、巴音高勒嘎查、巴音温都尔嘎查、布寨淖尔湖、察罕苏力德等地以及乌审旗首届民族服装设计大赛和2017乌审旗创新创业大赛现场取景拍摄。走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斯琴巴拉木老人和她的两个妹妹、侄女以及巴音高勒嘎查、巴音温都尔嘎查的牧民。采集了大量详细而有价值的影视素材。

纪录片讲述斯琴巴拉木姐妹三人学习,继承和传承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和头饰制作的故事。详细记录了鄂尔多斯传统蒙古族服装的使用材料、款式设计、服装裁剪、缝制、市场前景和民族文化传承。摄制组通过出色的艺术表达,独特的文化发现视角,专业的拍摄技巧,用镜头记录和诠释了鄂尔多斯的“工匠精神”。


本次前来乌审旗拍摄纪录片的导演,来自缅甸梦想联盟工作室,名叫奈特,是一位精益求精的专业导演。他通过几天的时间,对乌审旗以及三姐妹有了认识和了解,他表示:乌审旗与他去过的很多中国城市有所不同,这里的建筑不是很高,环境又十分优美,有种小清新的感觉,待在这里感觉特别舒服;这里的蒙古族饮食文化他也很喜欢,尤其是喜欢吃乌审旗的炖羊肉;同时这里精美艳丽的蒙古族服饰及其制作工艺最为让他倾心!他将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文化视角,记录下斯庆巴拉木和她两个妹妹们,一生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刺绣和头饰制作的钟爱故事,表达出他心中的鄂尔多斯的“工匠精神”。


推荐资讯更多>>

点击排行更多>>

Copyright © 2017 鄂尔多斯市聚贤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蒙ICP备17002020号-1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