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
为平淡的生活添加一些诗意,也许是艺术品之所以存在的最大意义。工艺美术大师陈显林,就是一位致力于创作龙泉青瓷艺术品、为生活增添诗意的陶瓷艺术家。以自身深厚的美术功底、加上二十多年的青瓷艺术研究,陈显林创作了许多既传统又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龙泉青瓷作品,备受各界人士的青睐。
陈显林
龙泉青瓷与其他陶瓷相比,其“薄胎厚釉”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而陈显林研究设计的的薄胎青瓷,具有瓷胎既薄又透的特点,轻轻敲击声音非常悦耳,为古老的龙泉青瓷注入了灵动的元素,生气十足。
陈显林 粉青釉田园盖罐
近年来,陈显林又将雕塑这一造型艺术融入到龙泉青瓷作品的创作之中。以其作品《粉青大丽菊刻花盘》为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万花盛放、有一种春天的气息;细看观察,每一朵花之间的位置、叠放顺序其实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所以才会具有层次感丰富又不会杂乱无章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大的龙泉青瓷盘、又融入了精美的雕刻工艺,这本身的难度已经非常大;而最终烧制出来时不仅完美无缺,还具有青翠温润的釉色,可谓是非常难得的精品。
陈显林 粉青大丽菊刻花盘
在吸取传统龙泉青瓷工艺精髓的同时,陈显林也非常注重艺术的创新。《粉青釉构成钵》这件作品上,不仅充分展现了龙泉青瓷的独特魅力以及陈显林深厚的艺术功底,还可以看到一种巧妙的律动,在现代龙泉请瓷作品中别具风味。
陈显林 粉青釉构成钵
陈显林的龙泉青瓷作品,不仅讲究精致,而且还具有许多创新的元素,这对于传统手工艺这个领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也正因为如此,陈显林创作的龙泉青瓷在多次参加国内外陶瓷艺术作品展的过程中,不仅多次获奖,还成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珍藏的艺术品。
在龙泉为数不多的青瓷大师中,扎着马尾辫的陈显林始终给人以特立独行的印象。清瘦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几分直爽,几分儒雅,几分道仙,又几分不羁。熟悉他后你便会发现,陈显林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有些浪漫,又有些颠覆。人如此,艺亦然。陈显林的作品极有个性,很有艺术穿透力,他沉醉于传统的青瓷创作,却又执著于对传统的升华。
跌宕起伏大师路
陈显林,又名陈善林,字贤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64年,陈显林出生于浙江龙泉。或长发飘逸,或梳着马尾辫,陈显林粗看上去并不像一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但了解他的作品、了解他后,就会发现,他的心、他的魂从未离开过这片青山绿水。
1980年,陈显林考上龙泉陶瓷技术学校,学习美术专业。这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专业。说它“传奇”,一方面这是政府为发展青瓷文化而特设的一个专业,而且只招收了这唯一的一届;另一方面这届学生天分很高,有陈显林,有后来也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卢伟孙等人,除了以后离开陶瓷艺术的同学外,“成名率”几乎100%。
1983年毕业后,陈显林被分配到龙泉青瓷研究所,做设计工作。虽然参加了工作,但陈显林性格中的不“安分”又显现了出来,他先是到景德镇陶瓷学院深造了2年,后来又在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习了2年。几年的学习、深造,不仅使陈显林的视野更加开阔,也使他的美术设计功底更加厚实。
1987年,陈显林回到龙泉,参与筹建当时龙泉规模最大的瓷厂――龙泉艺术瓷厂,并担任艺术创作室主任。在这里,陈显林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设计特长,他的艺术思路也渐渐完善成熟。这一待就是10年,直到1996年企业破产。
“这是我第一次破产。”当时,陈显林月工资才100多元,而他却欠企业1万多元。企业破产后,陈显林面临两条道路:一是去市团委,从政;二是去当时还没倒闭的龙泉瓷器一厂,继续当设计人员。他思索再三,还是选择了后者。一年后,陈显林还清了所有欠款,原因是当时还在经营的几个企业深谙他的设计“功力”,设计工作几乎全部由他承揽。
1997年,陈显林创办了自己的瓷厂,起名叫中艺瓷厂,说是瓷厂,其实只是一个简陋的工作室,员工也就夫妻两人,办厂的资金也是陈显林预支3年的工资筹集的。几年后,瓷厂渐有起色,此时有人提出与他合伙办厂,直爽的陈显林没多想就答应了。一年后,合伙人起了歪心,把厂子独吞。“这是我第二次破产。”
随后,陈显林的爱人设法又筹措了资金,他们第三次创业。一年后,第三次破产。
哪里摔倒了哪里爬起来。陈显林相信自己,这一点爱人相信,亲朋好友也相信。“一切从零开始,等瓷厂建设好后,我已负债100多万元。当时穷困潦倒,朋友敢借你这么多钱,靠的全是人缘、人品。连打工的都怀疑我能否开出工资。”
天降大任于斯人。对于这些年的跌宕起伏人生路,陈显林却看的很淡,“我从来没想过将瓷厂做多大、做多强,只是我不想放弃心中的艺术,即使两手空空的时候,我也从没放弃对形式创作语言上的探索,现在回过头来,最艰苦时仍能坚持表现手法的创新,是我这些年最大的收获。”
要做就做自己
走进陈显林的青瓷工作室,一件青瓷作品立即吸引了大家的眼光:一簇簇木耳,打着朵儿,蓬勃怒放,整体效果又像一朵怒放的多瓣鲜花,却用最充满生机的翠绿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龙泉青瓷,而是蕴含雕塑手法、充满现代瓷艺气息的一件作品。陈显林说,这是他对龙泉青瓷现代表现手法的一种探索。
陈显林把这件作品暂定名为《生命》。他在创作构思这件作品的时候,除了要把雕塑语言运用到青瓷中去,还要表现菌菇那种顽强不屈的勃勃生机。“这件作品大概有三万来个小菌菇,在创作的时候确实是一种挑战,既要通过数量来彰显菌菇的旺盛生命力,同时还需顾及整个菌菇的布局,要合理、美观。”
在陈显林看来,所有传统的技艺,都已经成为过去式,它们充其量只是现代陶艺创作的泥土与养分而已。
于是乎,他用《衣架上的套装》诉说着现代人的无奈:一个弯弯的衣架上,挂着一件V字领的西装。领口处,却用雕花施以红釉来作点缀。
在另一组《盖罐系列》中,四只盖罐造型各异。陈显林似乎开始回归传统,不仅造型取之于宋元,腰肩部分别用颇具中国元素的鼓钉进行装饰,釉色则使用了最为符合国人审美情趣的粉青色。然而,在盖形上,却又采取了现代的流变。让人怎么看,都能够一眼感受到现代的简洁意蕴。
而这些作品,无一都与《生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显示出了创作者对于传统的不羁。
不过,就此认为陈显林只会玩弄一些现代流变的技巧,那就大错特错了。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从艺经历,他感慨地说,“做青瓷是很苦的,你不用功,怎么做得好呢?”
为了这个艰苦的活,他付之以巨大的热情。多年前,他曾将传统梅瓶胎壁“玩”到只有一毫米的厚度,足可用“薄如蝉翼”来形容。而这样的工艺水平,即使遥在青瓷制作技艺达到巅峰的南宋,也算得上是登峰造极的。
技艺再高,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大工匠”,而要成为“大家”,就必须在创作理念上推陈出新,他深谙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另一只传统缠枝牡丹瓶的创作上,就充分展现了创新和突破:胎壁上的缠枝牡丹精雕细琢,并施以灰釉,使其与器形和底色浑然一体。“其实古代龙泉青瓷对刻花技术也有涉入,只是并不突出而已,原因就在于青瓷色彩相对较深,不太适合刻花、彩绘等艺术。”
“我就是要通过这种探索、创新去形成自己的风格,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我陈显林的作品。”陈显林充满自信。
他的自信不是没有理由的。在龙泉青瓷界,对陈显林有多种说法。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在熟悉青瓷的人们看来,他的作品极有个性,带有鲜明的“陈显林”标志。
从事青瓷艺术研究三十余年,陈显林吸取龙泉传统工艺精髓,充分发挥自身美术厚实的功底,将古老的“哥窑”、“弟窑”两种不同视角的艺术效果进行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装饰,使其既不失古代名瓷的风采,且更具艺术性。他研究设计的薄胎青瓷,做到了薄、透、悦耳,给古老龙泉青瓷带来了生气,近年来他又将雕塑纳入到青瓷作品中,备受藏家的青睐,在国内外陶瓷艺术作品展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并被中南海紫光阁、浙江省博物馆等国内外众多博物馆所珍藏!
孜孜不倦探索者
对陈显林来说,现代龙泉青瓷的创作之路是痛并快乐着。他说,如果要做传统青瓷,凭他的美术功底,可以做得很精致,但是要进行纯学术性充满探索性的创作,不是用功就能做好的,“必须要用心,那是很痛苦的事”。
在陈显林看来,现在很多龙泉青瓷大师做的东西都比较传统,在创新方面比较缺乏。而他自己的风格是属于学院派的现代陶艺,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传统风格,对他来说,更注重的是个性和创新。
“你既然被称为大师肯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对我来说,我的风格就是个性化的龙泉青瓷的现代表现手法。”陈显林说,“我一直认为要给我的后辈留思想,不留作品。因为作品无所谓,说不定接下去他们的作品做得比我更好。但我可以把我的这种理念往下传,让他们一代一代的按我的这种创作思路发展下去。”在陈显林看来,这种理念的传承,就如京剧流派的传承一样,形成自己的“陈显林”派。
陈显林说,这种风格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要繁荣茂盛,枝丫就需越多越好,“这枝丫就是我不断创作的作品,因为我的每一套作品都会有一套理论支撑。”他表示自己的理论体系都是通过时间积累逐步形成的,直到现在还没有非常完善。“大树需要营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今后几十年,不断的学习充实,才能让我的这种思想理念更高,让我的这棵大树更枝繁叶茂。”
陈显林认为,传统是根本,新一代青瓷从业者,有责任和义务将优秀的传统技艺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只有这样,青瓷从业者整体综合素质才会不断提升,最终提升青瓷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水平。
“固守祖业,最后只能丧失祖业。常变,才能常新。”变革传统却不否定传统,或许,正是有了无数个陈显林这样执著于探索的艺人,才让青瓷这一古老技艺得以世代延续。
双飞双栖陶艺路
在《生命》这件作品当中,小菌姑的总数多达三万个。这些菌菇,质地很薄,且打着卷儿,不仅捏泥时极易塌陷,而且烧制的时候更难,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这些菌菇,全部是由小杨一个个细心栽上去的!”陈显林介绍说。
小杨,就是陈显林的夫人杨健琴。早年,她曾经师从自己的夫君,在共同的创作中,演绎了一出如青瓷般隽永的爱情佳话。
或许是受夫君的影响,她的作品也颇具现代气质,并且更多了几分女性的细腻与柔美。《苍穹》以传统钵形入瓷,弦口却残缺不齐,一圈留孔,让人联想到宇宙苍茫,满眼星光。作品《春的萌动》,瓶壁用的是灰釉,以不规则的跳刀纹作装饰,瓶口却露出几许梅子青的枝丫,仿佛春意来临。
陈显林把自己的陶艺馆命名为双栖瓷馆。喻为夫妇俩在瓷艺之路上举案齐眉,双飞双栖。二人以《壶》、《山花烂漫》等作品,摘取了诸多重量级奖项,见证了志同道合的爱情真谛。